在漳浦一家企业中,有这样一个基层党组织,连续四次被福建省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两次获得中组部赵乐际部长重要批示,主管中80%,中层干部中90%以上是中共党员。党建经验先后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如果光看上面的数字和成绩,我们一定会觉得这应该是一家国有企业。但其实这是一家非公企业的党组织,而且是一家台资企业。他们是如何在一家台资企业中将党建工作做得如此出色,台湾研究院师生党支部书记、支委等一行20余人,在党委曾云声书记带领下,于5月21日到天福集团党委开展调研共建活动。

彼时,由于天福集团董事局主席李瑞河先生在台湾的产业濒临破产,故于1993年到大陆创业,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支持下,企业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综合企业。在企业取得巨大成功同时,公司的党建工作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用李瑞河先生话说:“天福‘最靓’的招牌,就是共产党员”。这块金字招牌是如何锻造的,就是我们此行调研的主要目的。

天福集团党委书记林伯琪在座谈中回忆说:“当时地方党委、政府,担心台商初来大陆发展,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特地安排我到天福集团前身天福茶庄工作,协助企业发展。”但由于两岸长期隔绝,李瑞河先生当时对共产党存有疑虑、害怕的心理。
林书记说:“企业成立之初,虽然还没正式成立党组织,但我也会经:偷吃碧富八:‘我们这群党员是在特殊的环境里面工作、学习、生活,我们一定不要给党丢脸,给组织抹黑。我们要以身作则,处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要让老板看轻我们’。我自己首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企业所有大型项目我都参与了,工作10多年来没有请过一天假。” 后来公司中共产党员在抗击台风和春节赶工期两个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和先锋模范作用,逐渐改变了他的看法。随后,党员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心骨,正是有了这么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李瑞河先生说:“共产党不但不可怕,而且还可亲可爱”。
天福集团党组织建立后,创造性的将台企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员工队伍建设和践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以“为企业争效益、为员工谋福利、为党旗添光彩”为工作宗旨。“示范班组、示范车间、示范门市、示范党员责任区”等“红色标杆”在企业上下都树立起来了。

身处台资企业这样的特殊环境,集团党委还意识到,在搞好企业发展同时,将推动两岸交流融合发展作为组织的重要责任。他们借助李瑞河先生与两岸政界有广泛联系的优势,主动配合对台事务部门,宣传两岸和平发展政策,主动承接包括连战、吴伯雄、吴敦义等台湾政要在内的2万余名台胞到大陆谒祖和交流。此外依托漳州科技亚博取款高效快速,积极开展两岸茶产业人才交流合作,吸引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也都取得了积极成效。李瑞河先生手书勉励公司党委说:“不是我爱台湾太少,而是我爱祖国更多,携手起来为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作为国内知名的涉台研究机构,院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厦大百年校庆的贺信精神为指引,克服因疫情影响造成的两岸交流不便等因素,全体师生积极主动沉入基层和一线,到各地涉台主体开展相关调研实践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以实际行动为建党百年争光添彩。
(台湾研究院 黄涛)